本篇代評的 Chainlink 之官網為https://chain.link/
想要深入了解 Chainlink 之前,先了解 Oracle 是什麼,Oracle 解決了區塊鏈技術上遇到的問題,Chainlink 則是讓 Oracle 功能更為完善。
什麼是 Oracle(預言機)?
區塊鏈技術與智能合約的出現,帶給人們一個全新的生活體驗,透過去中心化的特性解決以往需要依賴第三方信任機制中心化的問題,現有的區塊鏈技術與現實生活結合還有很大的鴻溝需要去跨越,目前(本文撰寫時間約 2019 年 10 月)無法讓區塊鏈網絡與非區塊鏈網絡的數據有效地通訊與傳輸,區塊鏈網絡無法向外部資訊作傳輸,外部資訊比如說:金融數據、天氣資料、幣價、消費紀錄等等。
若要區塊鏈技術真正落地,其中非常重要的關鍵是智能合約需要有效、高速地與非區塊鏈網絡(外部資訊)進行通訊與傳輸獲取正確的數據,讓智能合約獲取外部資訊的技術稱為「Oracle」,中文直譯為「預言機」,就以旅遊不便險例來了解智能合約需要Oracle技術的重要性:若投保用戶遇到飛機延遲飛行,目前需要用戶自行向航空公司索取證明提交資料,保險公司審核後確認達到理賠標準才會撥款,這樣的機制費時又費力,且審核不公開機制對投保用戶是不公平的,倘若此家保險公司的旅遊不便險採用有智能合約的區塊鏈技術以及有 Oracle 可自動抓取航空公司航班時間,當航空公司的航班時間數據顯示延遲,透過 Oracle 將數據輸入至旅遊不便險的智能合約中,就能進行理賠程序,投保用戶就不用再花時間遞交資料,審核標準再也不會因人為判斷有所不同。
若沒有 Oracle 自動抓取航空公司航班時間的技術,旅遊不便險的智能合約有可能透過人為因素輸入錯誤或竄改航班時間導致理賠錯誤,當輸入至智能合約裡的資料本身就錯誤,在這樣的情況下,仍然無法完全信任區塊鏈的公平性,信任問題依然得不到解決,有了 Oracle 技術,區塊鏈網絡就能與現實世界的資訊傳輸,解決數據輸入錯誤的問題,讓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更能發揮效用。
Chainlink 想要解決什麼問題?
Chainlink 是區塊鏈領域中第一個分散式 oracle,構建一個分散式 Oracle 節點網路,為智能合約提供值得信賴的數據來源,抓取正確的外部資料、離線支付和任何其他 API 功能。
了解 Chainlink 項目內容非常困難,需要對智能合約有所了解才能明白它的用途。在區塊鏈中智能合約是指根據預先設定好的條件或參數而執行動作的機制,如同前段所述,當航班延遲時,觸發旅平險的智能合約執行理賠的動作。區塊鏈之智能合約的執行有去中心化的特徵,可以避免人為竄改,但智能合約執行後是無法做修改,錯誤的數據會導致錯誤的智能合約被執行,錯誤的智能合約無法修改會造成許多麻煩,所以智能合約是否啟動執行或該如何執行根據輸入的數據就變得重要,若手動輸入錯誤的數據,抑或是數據來源本身就錯誤,即便透過 Oracle 獲取數據也沒辦法解決錯誤的智能合約被執行的問題,
智能合約和真實數據之間的正確傳輸至關重要,正確數據的傳輸是區塊鏈應用場景目前主要痛點,為了加速區塊鏈落地,智能合約需要的數據與外部系統進行正確傳輸技術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假設智能合約連接到的數據庫是單一來源,也就是Oracle的數據庫是單一來源,單一來源的數據庫遇到故障將影響整個區塊鏈系統,同時也失去去中化的特性,唯有將 Oracle 去中心化,讓外部數據正確傳輸至智能合約,Chainlink 正是解決 Oracle 正確獲取數據的問題,Chainlink 技術將 Oracle 去中心化,分散式的 Oracle 則能解決數據來源錯誤的問題,本篇介紹的 Chainlink 使用分散式Oracle技術,為區塊鏈網絡與非區塊鏈網絡搭橋鋪路,讓雙方資訊傳輸無阻,給予正確的數據,簡單來說,Chainlink 給予智能合約抓取被驗證過的現實世界之資料來源數據到區塊鏈的智能合約中。
Chainlink 技術
兼容性高
Chainlink 將為任何區塊鏈的智能合約提供可靠且防竄改輸入和輸出數據為目標,因Chainlink需與以太坊、比特幣和超級帳本(Hyperledger)兼容,所以 Chainlink 系統的每個部分都是可升級的,當出現更好的技術可以替換不同的組件。
Chainlink 的核心功能分為:鏈上和鏈下,鏈上架構主要處理用戶數據請求;鏈下架構負責處理外部數據的收集,並將收到的數據通過 Chainlink Core 處理。
鏈上架構
當 Chainlink 的用戶想要獲取數據,首先向 Chainlink 的網路提交請求,Chainlink 會將這些請求處理成智能合約,與現有 Oracle 節點搓合,協助搓合的合約共有三種:信譽合約(Reputation Contract)、訂單搓合合約(Order – matching Contract)和匯整合約(Aggregating Contract)。
信譽合約(Reputation Contract):檢查 Chainlink 節點且追蹤以驗證其真實性。
訂單搓合合約(Order – matching Contract):信譽合約篩選過後的 Chainlink 節點與用戶進行搓合與報價。
匯整合約(Aggregating Contract):將符合條件的 Chainlink 節點所提供的數據進行彙整,並將結果進行加權,再將最終答案提交給用戶。
鏈下架構
鏈下架構的節點與以太坊鏈接,主要處理外部數據的收集,將收到的數據通過 Chainlink Core 彙整處理提供給用戶。Chainlink Core 是 Chainlink 鏈下架構的程式,負責處理數據並傳遞給鏈上的 Oracle。
Link代幣
*Line 推出的代幣名稱也為 Link,容易使人混淆,特別與讀者說明,購買代幣時務必確認代幣種類。
Chainlink 於 2017 年 9 月基於以太坊的 ERC-20 協議發行 Link 代幣,加上 ERC-233 協議功能,允許代幣傳輸數據有效記載。總發行 10 億 Link 代幣,其中 3.5 億 Link 代幣進行 ICO,募得 3200 萬美元,佔總供應量的 35%。其餘 35% 用於節點運營商以激勵 Chainlink 生態系統,30% 將用於開發。
Link 代幣主要用於 Oracle 節點營運商需抵押 Link 代幣做為擔保,擔保越多,收益則越多。以及用戶請求數據需以 Link 支付費用,費用越高,可信度越高。
強大的合作夥伴
與SWIFT合作
Chainlink 不斷尋找優良的夥伴一起合作,像是 SWIFT、Google、Gartner、IC3,每當宣部有新的合作夥伴的出現,Link 代幣的價值就會不斷的上漲,2019 年十月初公布與 SWIFT 合作時,Link 的價格已突破自己的紀錄,將近到達 3 美元。
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是全球最大的安全財務消息傳遞(交易)提供商,此機構與全球數千個知名銀行與機構合作,SWIFT 是非常傳統、嚴格的機構,傳統銀行想要與它合作都不是很簡單達成。Chainlink 與 SWIFT 合作,這代表 Chainlink 有足夠的實力提供服務,與其他金融項目相比真的是強大許多。
與Google Cloud Platform 進行整合
Chainlink 於 2019 年 6 月在官方推特宣布與谷歌合作,將整合 Chainlink 來使用智能合約,推特貼文中提到 GCPcloud(谷歌雲) 的用戶,可以使用 Chainlink 與企業雲端資料倉儲服務 BigQuery 進行互動,而 BigQuery 是目前谷歌最受歡迎的雲端服務之一,此次的合作將帶來更方便的服務。
老張點評
根據前文所述,Chainlink 會是一個讓區塊鏈落地的關鍵,在 2019 年十月以前尚未出現競爭對手,若分散式 Oracle 技術成熟時,此技術會是區塊鏈領域中新的戰場,到時必定與底層鏈一樣百家爭鳴。大多數投資者會認識 Chainlink,幾乎是在宣告與各巨頭合作後,Link 代幣上漲後開始吸引大家的注意力。Chainlink 處於發展前期,許多功能尚未啟用,若不是分散式 Oracle 技術如此重要,又怎麼會有許多大公司在發展前期就願意成為他的合作夥伴呢!就像是以太坊在發展前期就已經和許多巨頭公司合作了,以太坊是首例使用區塊鏈結合智能合約技術,就算後來出現更有競爭力的底層鏈對手,以太坊的地位也屹立不搖。
Link 代幣的應用場景非常明確,用於 Oracle 節點營運商需抵押以及用戶請求數據時需以 Link 支付費用,當需要數據請求的用戶越多以及 Oracle 節點營運商也開始變多,Link 的價值會跟著漲幅,除了有二級市場的炒作讓 Link 代幣更有價值外,落地應用場景的代幣更不會輕易泡沫化,但 Link 的價值還是仰賴 Chainlink 後續的發展。
總結
Chainlink 無論應用在哪一個現實場景,都能在不同的應用場景建立屬於自己的資料庫,讓開發者或用戶在這其中搜索想要的資料,使用得頻率越高,Chainlink 的驗證越活躍,Link 代幣的價值也就越大。目前 Chainlink 只能提供基礎功能,但這並不代表 Chainlink 只能處理來自協力廠商的資料庫,當時機成熟時,Chainlink 或許會建立一個由數千個獨立節點運營商組成的高度分散的 oracle 網路,讓更多底層鏈的智能合約可以與 Chainlink 做串接。
雖然 Chainlink 解決了輸入智能合約的數據來源正確性,看似可以解決目前區塊鏈遇到的窘境,實際上是否能夠提高區塊鏈落地的機率就不得而知了,畢竟有許多應用場景所需要的數據庫來源牽涉到隱私權等等的問題,Chainlink 的應用會因法律規範有所限制,但 Chainlink 的項目定位與目標以及技術實力都值得被關注,未來會如何發展到時在與大家分享。